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动态

浅谈 | 陶行知先生之生活教育

发布日期:2017/12/20 10:07:45 访问次数:2107 作者:网站管理员 来源:

《什么是生活教育》

本文原名为《什么是生活教育》,在这篇文章里,他辨析了种种对“生活教育”的错误理解。文中生动的比喻让人印象深刻,比如那笼里笼外的鸟儿,比如那少爷的生活或者那“穷人的窝窝头和破棉袄”。浅显的比喻将“生活教育”的概念进行了简化,读之毫不费力。我们也不难发现,对“生活教育”的提倡,至今仍有必要。

生活教育这个名词是被误解了。它所以被误解的缘故,是因为有一种似是而非的理论混在里面,令人看不清楚。这理论告诉我们说:学校里的教育太枯燥了,必得把社会里的生活搬一些进来,才有意思。随着这个理论而来的几个口号是:“学校社会化”、“教育生活化”、“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这好比一个笼子里面囚着几只小鸟,养鸟者顾念鸟儿寂寞,搬一两丫树枝进笼,以便鸟儿跳得好玩,或者再捉几只生物来,给鸟儿做陪伴。小鸟是比较的舒服了,然而鸟笼毕竟还是鸟笼,决不是鸟的世界。所可怪的是养鸟者偏偏爱说鸟笼是鸟世界,而对于真正的鸟世界的树林反而一概抹煞,不加承认。假使笼里的鸟,习惯成自然,也随声附和的说,这笼便是我的世界;又假使笼外的鸟,都鄙弃树林,而羡慕笼中生活,甚至以不得其门而入为憾。那么,这些鸟才算是和人一样的荒唐了。

我们现在要肃清这种误解。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我们可以说:“生活即教育。”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在这个理论指导之下,我们承认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过有目的的生活,便是受有目的的教育;过糊里糊涂的生活,便是受糊里糊涂的教育;过有组织的生活,便是受有组织的教育;过一盘散沙的生活,便是受一盘散沙的教育;过有计划的生活,就是受有计划的教育;过乱七八糟的生活,便是受乱七八糟的教育。换个说法,过的是少爷生活,虽天天读劳动的书籍,不算是受着劳动教育;过的是迷信生活,虽天天听科学的演讲,不算是受科学教育;过的是随地吐痰的生活,虽天天写卫生的笔记,不算是受着卫生的教育;过的是开倒车的生活,虽天天谈革命的行动,不算是受着革命的教育。我们要想受什么教育,便须过什么生活。

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在社会的伟大学校里,人人可以做我们的先生,人人可以做我们的同学,人人可以做我们的学生。随手抓来都是活书,都是学问,都是本领。

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即是学校,生活即是教育。士大夫之所以不承认它,是因为他们有特殊的学校给他们的子弟受特殊的教育。从大众的立场上看,社会是大众唯一的学校,生活是大众唯一的教育。大众必须正式承认它,并且运用它来增加自己的知识,增加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信仰。

生活教育是下层建筑。何以呢?我们有吃饭的生活,便有吃饭的教育;有穿衣的生活,便有穿衣的教育;有男女的生活,便有男女的教育。它与装饰品之传统教育根本不同。它不是摩登女郎之金刚钻戒指,而是冰天雪地下的穷人的窝窝头和破棉袄。

生活与生活摩擦才能起教育的作用。我们把自己放在社会的生活里,即社会的磁力线里转动,便能通出教育的电流,射出光、放出热、发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