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我校4名教师被评为高级教师,特别是一位将要退休的欧老师也评上了高级教师,这让她感到很有成就感和归属感。她现在工作积极性更高了,脸上写满了自信。”湖南省永顺县芙蓉镇完全小学教师王云新说起此事,仍抑制不住激动。而在几年前,这样的“好事”他简直无法想象。
这一改变,离不开《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颁布和实施。该计划颁布两年来,乡村教育究竟有哪些改变?乡村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又有哪些改善?9月15日,《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课题结项报告会在京举行,首次发布《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评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这些问题逐一解答。
2016年12月,受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委托,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承担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评估课题,评估课题组对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对浙江、江西、湖南、云南、宁夏5地进行深入调研,收回乡村教师问卷5300份。《报告》显示,中央及地方政府多措并举,定向施策,精准发力,31个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出台了实施办法,乡村教师获得感大幅度提升,从教意愿更强,工作积极性更高,“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局面基本形成。“我们发现,乡村教师现在从教意愿更强、工作积极性更高了。” 课题组组长、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邬志辉说。
乡村教师王云新关注的职称评聘问题在《报告》中也得到体现。《报告》指出,近年来,职称评聘切实向农村倾斜,评聘条件更加科学合理。全国已有22个省份明确提出,对长期在乡村任教的在编在岗教师,达到相应职称条件和资格的,可不受岗位数量限制参加高、中级教师职称评聘。同时,各地乡村教师职称评聘时不作外语成绩(外语教师除外)、发表论文的刚性要求,更加关注教师的教学实绩和教育贡献。
除职称评聘倾斜外,乡村教师生活待遇也全面提高。《报告》指出,广西、宁夏、青海、四川、甘肃、广东、浙江等省份扩大了政策的实施范围。2016年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生活补助共投入补助资金44.3亿元,比2015年增加了9.9亿元,提高了22.8%。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实施县中,人均月补助标准达到或超过400元的县占25%,与2015年相比提高了11个百分点。
这一点,甘肃省教育厅副厅长徐宏伟感受尤其深刻,他介绍说,甘肃省将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纳入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强力推进。在国家实施集中连片贫困县乡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基础上,结合实际需要扩大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发放范围,将实施范围从集中连片贫困县扩展到插花型贫困县,补助县区达到75个县;实施对象由乡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扩展到乡村幼儿园教师,5年来共发放生活补助资金超过13亿元。为此,2016年甘肃省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发放资金总额在全国22个实施省份中位居第一。
这一系列举措都旨在让乡村教师能“留得住”,但“下得去”的问题同样值得关注。对此,《报告》指出,各省份乡村教师补充渠道趋向多元,初始配置质量明显提高。在“特岗教师”政策的基础上,省级统筹新机制初步建立,湖北、青海、江西等省份均建立了省级统筹、招聘乡村教师的补充机制。比如,2016年湖北就统一招聘乡村教师6477人。
“特岗教师、定向培养的师范生每年都会按需分配到农村学校,他们的到来改变了学校某些课程无师可教的窘境。”湖南省永顺县灵溪三小教师向绍富深有感触:“我所在的学校,现在每个学科都有一名科班出身的老师去教学。”因为有了科班教师,学生们相继在全县的学生书画、科技比赛获奖。
“下得去”“留得住”的问题正在逐步改善。针对“教得好”这一问题,《报告》显示,两年来,各地培训力度逐步加大,培训方式更为多元。甘肃、贵州、浙江、广西、重庆等省份因地制宜,采取顶岗置换、网络研修、送教下乡、专家指导、校本研修等多样化培训模式,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调查显示,近80%的参训教师认为培训效果良好。
湖南省永顺县是评估报告重点调研的县份之一,该县教体局局长向琳告诉记者,在县财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他们勒紧腰带保障师训经费投入,近三年来财政预算安排师训费近900万元。“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须有一桶水。教师如果不学习、不培训,这桶水就会‘蒸发’,变成‘半桶水’甚至枯竭。我们必须多措培优,让队伍强起来。”向琳说。
本次报告会既是对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前期成绩的总结,也是对实施中期面临困难和问题的审视和研究。对此,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蓝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袁桂林、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范先佐、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王海燕等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出许多建议。
“面对乡村教师一定要出台真招、实招、管用的招,要真正回应他们的关切,提升他们的待遇,让乡村教师有满满的获得感。”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王定华在会上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