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 深度热点

乡村振兴战略 | 以大教育视野振兴乡村教育

发布日期:2018/5/2 9:25:37 访问次数:5123 作者:冯建军 卢玉强 来源:中国教育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对乡村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新时代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振兴乡村教育不仅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之义,而且乡村教育是乡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基础,在乡村振兴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

实施乡村振兴计划,必须从根本上扭转“重城镇轻乡村”的观念,切实把乡村教育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充分认识到: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没有农村教育现代化,就没有农村的现代化。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地方政府必须把振兴乡村教育放在首位,优先发展乡村教育事业,建立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统筹配置城乡教育资源,依据弱势补偿的公平原则,教育资源向乡村倾斜,补齐义务教育的短板,实现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一、建好建强乡村教师队伍,是振兴乡村教育的关键。

一批好的教师,是留住乡村孩子的关键,也是振兴乡村教育的希望。新近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关注乡村教师,为建好建强乡村教师队伍提供了政策支持,需要地方政府贯彻落实。

第一,创新教师管理方式,推行乡村教师“县管校聘”,实行学区内“走教制”,教师编制向乡村小规模学校倾斜,按照班师比与生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优化义务教育教师资源配置。实行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深入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实行教师聘期制、校长任期制管理,推动城镇优秀教师、校长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培养全科型小学教师,以适应乡村小规模学校的需要。以学区为单位配齐乡村小规模学校音乐、美术、体育等短缺学科教师,采取“走教制”,为小规模学校、教学点开齐课程。

第二,大力提升乡村教师待遇。认真落实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等政策,全面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依据学校艰苦边远程度实行差别化补助,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提高补助标准,努力惠及更多乡村教师。加强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按规定将符合条件的教师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建设乡村教师公寓,让乡村教师住有所居。大力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让乡村教师能够在乡村扎下根,愿意为师,乐于从教。

第三,优先关心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在培训、职称评聘、表彰奖励等方面向乡村青年教师倾斜,优化乡村青年教师发展环境,加快乡村青年教师成长步伐。将中小学教师到乡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一年以上的经历作为申报高级教师职称和特级教师的必要条件,鼓励城市一批优秀校长和教师到乡村学校建功立业,树立一批热爱乡村教育典型,使他们成为振兴乡村教育的功臣。

第四,为乡村学校提供师资后备力量。继续实施免费师范生项目、扩大艰苦边远地区招生规模。鼓励艰苦边远地区与院校合作,探索“高考定向招生、在校定向培养、回乡定向就业”方式,以加强艰苦边远地区学校教师资源开发。实施好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继续实施“三支一扶”、特岗教师计划等,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实施银龄讲学计划,鼓励支持乐于奉献、身体健康的退休优秀教师到乡村和基层学校支教讲学。

二、以大教育视野建设“小而优”的小规模学校,是振兴乡村教育的必由之路。

第一,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谋划乡村教育的发展,把乡村学校建设成为乡村文明中心。乡村学校不只是一所学校,而是乡村文明的集中地。一所乡村学校的影响,不只是它的学生,还应该有乡村的村民。承继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思想,改变乡村学校与乡村隔离的状态,确立大教育的观念,以乡村学校传承发展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把乡村学校振兴与乡村文化建设、乡村社会建设结合起来,发挥乡村学校的文明辐射功能。

第二,把小规模乡村学校作为乡村教育的重点,确立乡村学校“小而美”的发展定位。由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6》显示:2015年,我国不足100人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共有111420所,占乡村学校总数的一半以上。未来的发展,小规模学校将成为乡村学校的常态。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符合现代学校追求“小校小班”的趋势,在创办学校特色、激发学校活力、实施个性化教育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要尽快出台小规模学校建设标准,按照标准,配备教学必需的设施设备和师资。公共财政要优先保证小规模学校的教学需要。与城镇大班额教学相比,小规模学校班级人数少,更能够照顾学生的差异,因此要大力推进小班化教学,开发特色校本课程,为每个儿童提供适合的课程和个性化教育。把乡村小规模学校不仅建设成环境“小而美”的学校,还要建设成质量“小而优”的学校。

第三,吸纳有识之士参与乡村教育建设,激发乡村教育的内生力。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晏阳初、梁漱溟为代表的乡村教育,对于改造乡村生活、推进乡村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今天乡村振兴,也需要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吸收一批有志于乡村教育改革的大学教授和退休的中小学名校长、名教师投入到乡村教育改革之中,吸引一批从乡村走出去的企业家、专家、学者等社会知名人士以各种方式反哺乡村教育,推动乡村教育的发展。外力推动和外在支援是必要的,但最根本的还需要培植乡村学校的内生性发展动力,培育一批认同乡村、热爱乡村、致力于乡村建设的教育人,使他们把乡村教育作为自己的事业,建设新乡村学校,实现新田园教育的梦想。

(冯建军系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所长,卢玉强系开封市教育局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