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 业界资讯

阆中汤勇:让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辉映当下职业教育苍穹

发布日期:2018/1/23 10:45:52 访问次数:2594 作者:网站管理员 来源:阆中汤勇的博客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两千年前的孔仲尼,两千年后的陶行知”,这是郭沫若先生对他的评价。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既博大精深,又来源于教育一线大地,涉及多个教育领域,其中他的职业教育思想则犹如浩渺苍穹的一颗璀璨明珠,更为耀眼夺目。在陶行知的职业教育思想中,我以为主要体现在以下这些方面。

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他提出的生利主义。陶行知先生指出,“职业作用之所在,即职业教育主义之所在。”“职业以生利为作用,故职业教育应以生利为主义。”什么叫做“生利主义”?他认为生利有两种,“一曰生有利之物,如农产谷,工制器具,二曰生有利之事,如商通有无,医生治病事。前者以物利群,后者以事利群。”陶行知还认为“凡养成生利人物之教育,皆得谓之职业教育。”

这就要求我们的职业教育发展一方面要牢固树立市场意识,适应社会需要,为社会培养适用人才。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必须培养一支具有“生利”能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特别是要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开辟能工巧匠入校任教的绿色通道,加强专兼职教师的培养与提升。同时,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上世纪20年代,陶行知就在南京高师设立“速记打字讲习班”,后来在南京晓庄师范学校,又特别重视劳动教育。在重庆育才学校,各年级都开设劳动教育课。

重庆市綦江职业教育中心的“匠心农场”,组织学生分班级在农场劳动,既培育了学生的“四商”,又吃到了绿色、环保、无公害、价廉的蔬菜,更做到了地尽其利,人尽其财,做好了如何创收增产以改善师生生活和学校设备问题这篇文章。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认为,“生活即教育,生活决定着教育,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教育是生活的需要。”“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教育是为了生活,离开了生活的改进,教育就失去了意义。”“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他还谈到,“我们的实际生活,就是我们全部的课程,一切生活都是课程。”“家庭、店铺、茶馆、轮船码头,都是课堂”。

为此,我们的职业教育要从课堂和书本走出来,去关注社会生活,从社会生活中吸取综合的多方面的知识,从而获得思想和精神力量。陶行知先生和许多师范生,组织了一个诸葛亮团,解决和平学园所在地因为天干吃水问题,便是关注社会生活的一个很好例子。

职业教育的专业应该为生活需要而设置,为未来的生活而准备,为未来的人生而奠基,职业教育如果失去与生活的联系和对接,这样的教育一定是失败的;职业教育的课程应该是丰富的、多元的,应该是源于生活、从属生活、服务生活,应该是在生活中生成的,应该具有“田野”的意义;职业教育所开展的社团活动应该缘于生活和社会,小社团,真生活,大社会。缘于生活和社会的各种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将为学生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的提高,以及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培养打下扎实的基础。

陶行知主张发展职业教育的重点应该是乡村,他在20 年代初从平民教育的实践中深深认识到教育的主要对象是中国人口中为数最多的农民,教育应当下乡。早在1924 年,他在《平民教育概论》一文中指出:“中国以农立国,十有八九住在乡下。平民教育是到民间去的运动,就是到乡下去的运动。”他指出乡村不但是“改造社会的中心”,而且是“小的村庄与大的世界沟通的中心”,而且陶行知带着一种浓浓的乡村教育情感,从内心深处发出呐喊,“我们从事乡村教育的同志,要把我们整个心献给我们三万万四千万的农民,我们要向着农民‘烧心香’。”

乡村,祖祖辈辈在这里劳作躬耕,繁衍生息,所有人都是从乡村一路走过来,每一个人的根都在乡村,乡村的日益凋敝,已是不争的事实;当下的教育渐渐消弭着乡村的精神,渐渐消蚀着乡村的情感,渐渐消灭着乡村的文化,让我们所培养的乡村的孩子都一个一个看不起乡村,都穷尽一切办法逃离乡村;即使留在乡村的孩子也对乡村从心理上有疏离感,无法对乡村产生真正的认同。

钱理群先生曾谈到:“我忧虑的不是大家离开本土,忧虑的是年轻一代对养育自己的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文化,以及土地上的人民产生了认识上的陌生感,情感和心 理上的疏离感。”

我们的职业教育一定要培养学生对乡村的情感,让他们对乡村产生真正的认同感,一定要让他们留得下乡音,记得住乡愁,一定要让他们明白农村天地大有可为,新农村建设我们重任在肩,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助力于精准扶贫,我们责无旁贷。

职业教育实际上就是技能教育,陶行知先生为此有很多论述,比如“好教育是应当给学生技能的教育,使学生可以独立生活。譬如社会上的农夫裁缝、商人、工人、教员……他们都有贡献社会的技能,他们各人贡献他所做的事。可以使社会得到许多便利。”“倘若一个人没有能力,则此人必分大家的利,而造成社会的恐慌了!所以教育的成绩,就是‘技能’;‘技能教育’。”“要有独立的职业——有独立的职业,为的是要生利。生利人,自然可以得到社会的报酬。”

职业教育办学不能只是纸上谈兵,空头说教,职业教育特别强调实践教学,注重实践技能训练,让学生拥有一技之长;孩子个性各异,兴趣爱好不同,注重学生技能的个性化发展,无论学生聪明与愚笨,我们应该以每一位学生的技能发展为己任,以对学校的专业扶持让他们走好人生的第一步。

当然,职业教育既是技能教育,也是职业的教育,更是就业教育,职业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定位就应该以职业为准绳,以就业为导向,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职业教育千说万说,能够让孩子拥有职业,能够顺利就业就是好的职业教育。

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真正的教育必须造就能思索、能建设的人。”“创造教育的任务就在于教人发明、创造,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工具来征服自然、改造社会,为人类造福。”陶行知鼓励人们要用“大无畏之斧”、“智慧之剑”、“金钢的信念与意志”这“三件利器”去打开创造之门,走上创造之路。这些论述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创新、创造教育思想。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造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渴动力。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呼唤国家涌现更多的创新、创造人才。教育要改革、创新,以培养和提高全民族的创新、创造能力,这是我们肩负的光荣历史使命;

教师是创新性、创造性人才培养的关键。陶行知在《第一流的教育家》中指出:今日主流教育家,必须“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要关注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必须首先具有创新精神;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必须首先具有创造能力。

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弃旧汲新,培养出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创造能力的人才是当今职业学校教师的首要任务。我们的职业教育要从变革旧的教学方法入手,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情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在各种形式的课内外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热情,以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和创造品质,让学生不仅成为技能型人才,而且还要成为创造型人才。

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有一技之长的技能型人才,而且要培养全人。对于陶行知的全人教育思想,他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他指出,“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他以为,“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陶行知希望我们要做“真人”,要成为“人中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只有人中人,没有人上人,人下人。”

立德树人是职业教育的灵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真人”,“人中人”就等于有一技之长加上良好的精神品质加上良好的心理和道德素质再加上强健的身体,即是他在职业教育中所主张的“全人教育”。

这就要求我们的职业教育应把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渗透到课堂教学、社会实践以及实习操作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上,在细微处见德育,让学生学会做人,让他们真正达成技德双馨。

同时,要充分考虑职业教育对社会和对人的双重价值,尊重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要充满信心,都要充满期待,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具有积极向上的潜力,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也许我们的学生将来不会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业,但他们热爱学习、充满自信,懂得孝敬父母、诚实守信,富有爱心、责任心,能够自食其力、养家糊口,能够有益他人、贡献社会,就是做一个打工仔,都会拥有不一样的人生,不一样的精彩。

陶行知提出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他说“人生两件宝,双手与大脑。”“在头脑指挥之下,把双手从长袖里伸出来,左手拿着科学,右手开着机器生产、建设、创造,必定能开辟出一个新天地来。”他还认为,“以为教育便是读书、写字,除了读书、写字之外,便不是教育。”“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这就相当于实践—认识—再实践。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了教和学的统一、学和用的统一。它有利于克服理论脱离实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实用型人才。

针对我国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健全不科学,理论与实践相脱离,围绕学生德技并进目标,要创立“教学做合一”课程体系,文化课程立足学生今后的发展,专业课程重视专业知识技能养成,德育课程强调“生利以利群”。

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设、服务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学生动手做的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必须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要以学生发展为主体,绝对不能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陶瓷罐,装书本的字纸篓,要改变一言堂、满堂灌,让学生在探究学习、能动学习、主动学习、生动学习、合作学习、愉快学习状态下学习。

陶行知坚持职业教育必须开放办学,他说“学校与社会打成一片,办成开放的学校,教育的活力就会增强,诸如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等都可以大大的增强,学生,先生也可以多起来,因为在这样的办法下,不论校内校外,都可以成为师生的。”他以为,“不运用社会力量办学的教育,是无能的教育。”陶行知还主张学校办工厂做工或开荒种地,这样,不及可以增加教育经费,还有利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之经费,除国家拨款,个人捐资外,永久之计,还在生产上下功夫。”

当前我国一些职业教育学校之所以缺乏活力,竞争力不强,特色优势不明显,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机制不健全,学校的教学并未与实际的生产生活完全结合起来。另外,资金投入单一,校办产业停滞不前等多种因素日益成为制约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要真正实现有内在动力的校企合作,学校应该将企业的各种优势和正能量引进校园,包括“引资入校”“引智入校”和“引企入校”;要让师生深入企业一线,“入企实习”“入企实践”“入企办班”;与企业“共同招生”“共同培养”“共促就业”。在培养过程中,实施现代学徒制,实现校企一体化协同育人。

职业教育要实现开门办学,必须重视学校与各个经济部门沟通,联合办学,使职业教育与经济建设一线岗位紧密联系,使所设置专业同当地农民脱贫致富联系起来,使之同家庭经济发展联系起来,同专业户、专业村、家庭工业、乡镇企业联系、集约化经营结合起来。

陶行知先生这些职业教育思想对于当下职业教育的发展和一些瓶颈的突破,更具现实指导意义,我们如若能从其中获得启发,受到教益,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相信一定能够让当下中国的职业教育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